稷山竹纸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高,为印刷提供了优质的
纸张,有力地支持了平阳的印刷业,使平阳成为
金朝公私出版业中心。金天会八年(1130),金政府在平阳设立
经籍所,管理出版、印刷业,平阳的印刷数量和质量都可与建阳相比。一时
人文荟萃,崇文重教,
读书风气很盛,不少人家门首都
镌刻或张贴着“耕读之家”、“耕读传家”的
匾额。有钱人家素有藏书习惯,“家置书楼,人蓄文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又反过来推动了
图书出版、绘画艺术、
戏曲艺术的发展、成熟。宋、元时期,稷山竹纸不仅用于书写、绘画,还大量用于印书,此时流传甚广的刻本多以竹纸
印制。现存四千多卷的《金藏》就刻印于绛州太平县天宁寺,于
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开雕,金世宗
大定十八年(1178)完成,历时
三十年,印刷用纸就是稷山竹纸,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