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作为一种与百姓日常民生具有密切联系的民间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男耕女织是
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传统,尤其是在齐鲁大地更是如此。地处鲁西南的嘉祥县考古出土的武氏祠汉画像石中就有《曾母投柕图》,形象的记载了汉代
织锦的场景,说明嘉祥一带的纺织技术在春秋时期就已成熟和发达。唐代
杜甫《忆昔》诗中有“齐执
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的佳句,此处的
鲁缟即是鲁锦。元明之际,随着
棉花在
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进棉纺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鲁西南
织锦,经过明清两代织具的改进和制造工艺的发展,鲁锦艺术已发展到了精美绝路的
境界。在清代鲁锦曾做为贡品进献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