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的
织造技艺历史悠久。据考古出土文物显示,远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原始纺织工具“
纺轮”。西周时期,
齐鲁地区的纺织技术日趋成熟,“
齐纨鲁縞”号称“冠带衣履天下”。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鲁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植桑养蚕生产地,成为盛产
织锦的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鲁西南地区广植桑麻,桑麻纺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鲁西南地区
纺织业达到繁盛状态,所产丝、麻织品名扬海内外。元、明时期,
黄河流域大量种植
棉花。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等原料及织、绣等
织造工艺运用于棉纺织工艺,并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鲁锦
织造技艺。清代濮洲(今鄄城县)出产的鲁锦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至今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研究所还收藏着清代鄄城鲁锦数百个品种。清末,随着西方“
洋布”的大量涌入、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鲁锦受到冲击,渐趋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