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织造精密,质地细腻,一般多以经线
彩条显花。图案以写实
纹样为主,多为两个散点排列,对称平衡,规矩性强,色调鲜艳,尤其以
红色调见长。由于
蜀锦悠久的历史,以及不同时期所受的环境及技术影响,使
蜀锦纹样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色。
蜀锦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对称的
几何纹锦易于
表现,因而顺理成章地成为
蜀锦该时期的主要
风格。一般是用
直线条构成
条格形的
骨架,再填以简单的
几何纹,如回纹,点纹,
十字形纹和s形纹等。但更常见的则是由小
几何纹发展而来的大
几何纹,它的粗壮的
几何纹作
骨架,然后填以小
几何纹,
纹样复杂,循环也大,但层次感强,是极富战国时代特征的
纹样。秦王朝统一
中国建立了封建帝国,而
汉王朝将
中国带入第一个空前强大的时期,此时全国有三大丝织中心:一是首都
长安,设东西织室。二是
四川成都,设专门的
锦官。三是
齐鲁境内。从大量出土的文物来看,
云气动物纹是该时期
纹样设计者们的主要思路。这正好迎合了秦汉统治者对道家神仙说的热衷。
蜀锦在用色上也应
阴阳五行学说广泛采用五方正色:白,黑,青,红,黄。到了魏晋时期沿着
丝绸之路,
中国不断向西方输出
丝绸,
瓷器,
茶叶等,而这些西行
商队也带回了许多异域的
珍禽异兽,如狮,
骆驼,
大象,飞马,
孔雀,还有
玻璃,
葡萄等外来品。随即,
表现异域
风情的蜀出现。由于
织物组织从经重
显花到纬重
显花的变化,
锦面更显彰彩绮丽,自由奔放。图案的
构图多采用
骨架式,如
菱形或
方形的
矩形骨架,呈弧形的对波
骨架和交波
骨架等,
骨架之中往往置以对称的
动物纹样。有
史料载,纵观唐代,在其全盛时期,曾和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他们派遣使者到都城
长安来学习建筑,语言,军事,
织造等。
日本的京都古城即是仿
长安建成的。此时
蜀锦用色更为华丽,
纹饰突破传统进行大胆创新。南宋由于迁都河南开封,
织锦中心也进行了南移。然而元代费着《
蜀锦谱》记载,南宋时期,在增设茶马习锦院之前,
蜀锦产地有近10处,花样达50余。“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
锦官,江名以濯锦”。辽金时期
丝织品的种类仍是
织锦,但北方游牧民族更好添有
金线的
织金锦。在骏马的风驰电掣和服饰的流光异彩中,尽显主人的高贵与威猛。这一点在元代
织锦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明清时期,
中国的文化艺术开始走向世俗化。只要内容可以表达出
吉祥寓意,几乎所有事物均可以作为图案题材。百子图,
灯笼纹,方方,月华,雨丝,等是这一时期
蜀锦的代表
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