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观之,盘瓠传说首见于载籍应是《风俗通》或《
山海经》注、《玄中记》;首见于史乘当推《晋纪》,而完成于《
后汉书·南蛮传》。其在民间流传,应当更早。早至何时?如果郭璞注《
山海经》“犬封国”无误,则这则传说在《
山海经》成书年代民间已有传闻。《
山海经》传为禹益(大禹、伯益)
辑录民间异闻而成。是书内容虽然怪异,然而它记录的却是早期
中国人对周边民族风情及
山川物产的认识,在民族学研究上极具价值。我们推测,盘瓠传说所反映的盘瓠犬图腾崇拜,极有可能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前已存在,并流为传说。至于迟至汉晋间才见诸载籍,其原因一是
瑶族先民没有文字记录传说,二是民族间缺少交流,为人少知。直到汉晋间,伴随
中原地区与南蛮地区日益频繁的交往,
中原人对南蛮有了直接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了解,同时,由于南蛮势力的强盛,为了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也必须去研究南蛮,这样,关于盘瓠传说的记载就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