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酷爱简洁明快的几何形图案,这一民族传统的审美特征,不仅
表现在他们的印纹陶及铜鼓等实用艺术中,而且在壮族先民早期的绘画艺术的崖璧画中也能够反映出来。我们所看到的类似剪影效果的崖璧画人物形象,都经过高度的夸张和变形处理。作画者省略了人体的细节结构,人物动态几乎都是用各种不同造型的几何体来概括,如人的头部
表现为
方形、
圆形,
躯干为
长方形或倒三角形,
四肢更是以规定的
长方形和粗壮的
直线条表示。经过概括了的人物形象,其形体动态显得更加明确和有力。历史文化的发展,总是一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的文化相衔接,承递式地向前推进。不同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和审美特征、往往渗透于本民族各个时期的文化类型之中。壮族人民的传统历史文化,无论是原始
氏族的印纹陶、崖璧画,还是封建时期的铜鼓,以及延续直今的
壮锦艺术,其装纹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着共同一致的
风格特色。这一整体的民族装饰
风格,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类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壮族艺术兴盛繁荣的明清时期,当时
中原汉族的
蜀锦、
云锦和
宋锦也是颇具影响,闻名于世的
织锦艺术。由于这些
织锦的生产均由统治阶级所掌握和控制,故
织锦的图案
纹饰有着不同的等级、身份和不同的职业的区别。比如分有上贡物品
纹饰、官吏服装
纹饰、商服
纹饰、僧道服饰
纹饰,以致平民服装
纹饰等等。此外,
织锦的装饰图案还是封建官衔的标志。就
清朝的苏州
宋锦而言,它的图案
纹饰与官衔的等级规定为:“文职官一二品用
仙鹤、
锦鸡;三四品用
孔雀、
云雁;五品用
白鹇;六七品用
鹭鸶、溪鸟;八九品用
鹌鹑、练雀、
黄鹂,是以
鸟类为标志。武职官一二品用
狮子;三四品用虎豹;五品用熊;六七品用海马、
犀牛;风宪衙门用白豸;公侯
驸马伯用
麒麟,是以
兽类为标志。可见,
织锦的图案也
表现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内涵。它是社会权力的标志,有着阶级的烙印。
广西壮锦由于长期在民间
织造,不受统治者的制约,逃脱了社会政治因素的污染,一直保持着传统的
织造工艺,始终体观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观赏特点,其装饰的题材和内容就是纯朴抽象的
几何纹和自然的动植物形象。因此,
壮锦艺术与
中原汉族
织锦那种象征权威和等级的神圣图案内容,以及编金织银的华贵富丽的装饰
风格相比,
壮锦的装饰图案普遍具有着童真、雅趣和亲切之感,体观出来的是一种自然、粗放和纯朴的民间艺术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