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式服饰主要分布于台江县台拱、台浓、南省、宝贡、坝场、方省、红阳、登交、报效等乡镇及革东、革一乡部分村寨。穿该式服饰的苗族幼女戴瓢形
花帽,五六岁即蓄发穿耳,十六岁以后挽髻,按逆时针方向挽成螺纹状发髻,置于头顶,罾后根部插一黄木半月形梳子。女子服饰分成
常服和盛装两大类。
平时居家或劳动时穿着
常服。穿便装时,包一块用
浅蓝色方格布制成的
长方形头帕,打结于梳子下方,很少露发。耳戴
圆形牛鼻形或
梅花形大
耳环。老年妇女的便装喜用
绿色丝线在
蓝色或
青色土布上平绣装饰。传统
女装多为
交领、
右衽、筒袖半体衣(个别地区为
左衽),将
衣领与襟伸展即成
直线,且前襟略长于后襟。穿大襟衣的人数较少。下装为
裙子,
裙子为桶形拖地
百褶裙,无花饰。盛装又有头等、二等及三等的区别,视场合的不同而选定服饰。头等盛装,只限于适婚女性在芦笙场、结婚或伴嫁时穿着,内容有银衣、
褶裙、条裙、
绣花鞋及各种造型的银饰,穿盛装时,头包一块较硬的
藏青色长方形头帕,讲究起角,起
直线,帕的两角交叉于梳子上方,用针别住。起
燕尾形,当地苗语称为“富代基”。穿戴银饰时,不包
头巾,头戴银冠,前插银钗、银角,右插银簪,后插银梳,发髻插满各种形状的
凤鸟、
花果等
银花及珠链。上装为大领半体衣,袖宽而短,后摆略长于襟,穿时卷袖交襟,
衣袖、肩、领为装饰部位,领后倾,当地苗语称比衣为“欧贝”(意为雄衣)。
上衣的特征是两袖有精美的
辫绣或绉绣装饰,图案以大幅龙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