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书画卷装形式已很风行,手卷
格式在最基本的形制上已不同程度的增减内容。明·杨慎《画品》中录《海岳书史》云:“隋唐藏书皆金题玉躞,锦贉绣褫。金题,押头也;玉躞,轴心也。贉,卷首帖绫,又谓之
玉池,又谓之贉……有引首二色者曰双引首;标外加竹界曰打擫,其复首曰褾褫……卷之帙签曰检,又曰排。《
汉书·武帝纪》:‘金泥玉检。’注:‘检,一曰
燕尾,今世书帖签。’《后汉·公孙瓒传》:‘皂蘘施捡。’注:‘今俗谓之排。’此皆藏书画、职装潢所当知也。”按《海岳书史》解释,隋唐时期手卷已有下列部位组成:
包首(褾褫)、签条(检或排)、天头(贉或
玉池)、隔水(引首)、跋尾、玉
轴头。自
隋代起,卷轴有了跋尾,为名人
题跋并保护画心之用,唐代开始画心逐渐与跋尾分开,隋唐有双色隔水,恐其一位于画心与跋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