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原本是自然界之神,但后来却被人格化了。由于全国各地普遍祀奉土地神,所以土地公究竟何时被人格化的民间传说也就多种多样,其说不一:有说是
汉高祖时的
丞相萧何;有说是曹参;有说是唐朝的
韩愈;另有的说是周朝时的一位官吏名叫张福德,说此人为官公正清廉,能体恤百姓的疾苦,做了许多好事,直到老死。死后接替他的是个贪官,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使人民愈加怀念张福德,于是给他建庙祭祀,并取其名而尊称为“福德正神”,因此土地公又叫“福德正神”。又传说土地公乃是古代的一个
老翁,在路上拾到一个鹜卵,把这个鹜卵拿给母鸡孵,结果孵出一条小蛇来。
老翁在家中细心饲养这条小蛇。一天
老翁外出,不料蛇闯出家门捕食邻居的鸡鹜。
老翁为此很生气,将蛇放逐于山中。后来这条蛇不断伤害人畜,
皇帝下诏除蛇害,但没有人敢冒险入山。
老翁自告奋勇,入山冒死杀死了这条
毒蛇。于是
皇帝就赐这位
老翁为“公”,专门司管土地,而称“土地公”。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
老翁,精通农艺,温厚慈祥,热心助人,经常教人们灌溉、耕作,使大家都能获得丰收。
老翁死后,人们感念他的恩德而建庙祭祀他,并尊称他为“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