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冲积平原,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延续了上千年,在这种“地宜植棉”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下,当地女性与生俱来对美的追求从未被枯燥单调的生产生活所磨灭,反而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将普通日常生活和田间农作中一些常见物象织就精巧多样的图案,用来装点美化他们的生活。在笔者走访当地年龄稍长的
织锦艺人时,依然可以见到鲁锦的身影出现在床单、被褥面、门帘、桌布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在交流中得知,这些作品都是家中女主人年轻时织的,在忙完一天的农活后
晚上织一点或者冬季农闲时节用来打发闲暇时间所织。“窗户棱子挂纱灯,清起的太阳哼黑的星”就是描述她们在
晚上织布的情景:吃过晚饭,靠窗点一盏油灯,蹬起
织机忘了时间,直到凌晨的日出代替星星。横向“窗户棱”与“纱灯”间隔重复排列,用
蓝色的狗牙纹重复排列再垂直交叉组成“窗户棱”,
黑色方块代表透过窗户看外面的黑夜,
橘黄色单根
纱线附在窗棂旁边,好似黎明时日出淡淡暖光。“纱灯”则用大红的水纹、亮
黄色的竹节纹、
白色的鱼眼纹表示,两个图案形成强对比。红
黄蓝三色
底纹上跳跃着
白色大枣花纹像是满天星星在闪烁。一双巧手织就这如诗般的景象,可见鲁西南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此外还有“雪里飘花”描述
冬日里大雪纷飞的场景,“小河边走四棋”描述在河边纳凉下棋的场景等。这些图案是鲁西南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与感悟,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在题材选取、
纹样创造、
色彩搭配、构思布局中无一不体现着鲁西南人民内心深处对于美的体验与理解、对于
情感的认知与表达,以及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与共处,同样也显示出她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