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纹是
壮锦中常见的
吉祥符号,经常与
蝴蝶纹、“寿”字纹组合,成为
福禄寿的代表性
纹饰。鹿除了
谐音与“禄”相同这一
吉祥因素外,还与鹿的
长寿寓意及壮族先民原始的鹿崇拜有关。
岭南生活的古越人,多逮捕鹿为食。据考古发现,广西境内的
新石器时期遗址中,有大量的鹿牙、鹿角之类的化石。清人屈大均在《
广州新语》中亦载:“雷州之野多鹿。......雷人喜捕鹿子,尤重胎皮及红玛瑙茸。盖鹿以一阴生而为茸,可以补阴,麋以一阳生而为茸,可以补阳。故男宜食麋,女宜食鹿。”可见,鹿在
岭南人生活中的地位。鹿除了可供人们食用外,由于其奔跑快、繁殖快,还被人们当作
长寿、祥瑞的象征。东晋
葛洪在《抱朴子》中说:“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
史记•孝武本纪》云:“
天子苑有
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
瑞应,造白金焉。”在
神话中,鹿常常为神仙坐骑,与
飞鹤、
青松为伴,成为神仙之物。因上述种种原因,鹿成为壮族人民的崇拜对象,这从广西境内壮人的摩崖壁画中鹿的
画像可以看出。如凭祥市那蓬村鹿山峭壁上画一只奔跑的鹿像,龙州县棉江洪山一处断岩上也有鹿的
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