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传统年画与糊纸业,以台南米街(今改名新美街)为中心,特别是版式较大、印刷较为繁复的门神与剑狮,几乎都出自米街的王泉盈、王源顺、林荣芳、联发、源裕等纸行。事实上,当日本殖民统治晚期西川满等人醉心于
台湾民间文艺的搜集与挪用时,米街的传统版印也正开始走向下坡。王行恭在《
台湾传统版印》一书中提到:“二次大战末期,王源顺之版片,毁于
兵燹,加之日人据台时期,引进之石版及胶印技术,制版真实,
色彩艳丽,印速快,印量大;旧式的木刻雕版,开版
雕刻之
师傅,
技艺养成费时耗日,终为时间所淘汰。”另外潘元石在《
台湾传统版画的发展》一文中曾提及王泉盈纸店:“其后也开始自行翻刻
泉州年画版样
印制出售,传至王泉盈之时,已略具规模,始创店号为‘王泉盈纸店’,经营专业印版作坊。王泉盈之子王阿灶现年七十多岁,继承祖业经营
金纸铺,但是已经在顺应潮流情势下,完全采用现代印刷了。原藏旧雕版,泰半毁于二次大战之战火,劫余的雕版也被
文物馆及古董商搜罗净尽。”由王行恭、潘元石的叙述可知,日本殖民统治晚期
台湾受战争波及,严重影响了米街年画的生产。除战争外,1936年9月,海军出身的第十七任总督小林跻造到任,为配合“皇民化运动”,一改之前殖民政府对民间
宗教信仰较为宽松包容的态度,开始采取强行压制的做法。甚至连
汉人家族文化中最为核心的祭祖仪式,也受到强硬
宗教政策的波及。陈秀蓉在《日据时期
台湾民间信仰的发展》一文中述及:“《
台湾日日新报》里报导一段焚烧台人
祖先牌位的情形,可以了解当时官方的态度及立场。日人视台人
祭祀祖先牌位之举为陋习、浪费且不卫生,视烧毁牌位为理所当然,甚至民间信仰的神
佛像与
挂轴等亦难逃撤除或烧毁的噩运。”“皇民化”时期针对
台湾民间
宗教的整改,是否也对年画、纸扎、
金银纸等民间艺术的产销造成打击,在此难以推断。然而,殖民政府对待
台湾汉人习俗及相关文化形式的作为方式,实与西川满、立石铁臣等文人极力美化的态度大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