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是黔东南苗族、
侗族的传统手工艺。从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录上看,苗族纺织的缘起与
中国编织史有密切的关联。黔东南苗族
侗族的纺织起源于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特别是母系
氏族公社的采集时期。最初是对
树皮、
树叶、划条、
兽皮的串、拼、拴、裹。
中国是文明古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纺织技术的运用,并形成了古代世界四大纺织文化圈之一,即以
蚕丝纤维为主,兼用葛、
麻纤维的东亚纺织中心。1975年在浙江余姚
河姆渡发现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珍贵
文物,其中有绳头和草结,所用
纤维与
后世常用的不同。这显然是当时人们使用的野生植物
纤维的
编织物。《
韩非子•五蠹》载尧“
冬日著裘,
夏日葛衣”,说明先民用葛
纤维织衣的实情。1972年在
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
织物残片,据
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分析,就是用葛
纤维织造的。1958年浙江兴钱山漾4700年前的居民遗址中出土一批
织物残片,据分析,有的就是用宁
麻纤维织造的。在运用葛、
麻纤维纺织的同时,我们的
祖先也开始用野生
蚕丝纤维纺织并逐渐驯化和饲养家蚕。1927年山西夏
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著名的半颗蚕茧和一个
纺坠,以上说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丝
纤维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