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就提出“
图式”一词。康德所认为
图式是先于人的认识存在,并且是不以人意志所转移的,属于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
图式本身就是人们思维反应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体现在认识周围信息、思想的时候。当人们接受外界的信息时,要想使其接受的信息有意义就必须把这种
图式和自身先天的知识积累紧密连接起来才能实现。”康德所说的
图式是我们感知和触碰世界的大的框架,这是先天存在的,是我们要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前提。这样的
图式带有假设性的,认为人们产生经验前的认识完全是人类自我的想象。这对于
后世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艺术与
错觉》一书中,恩斯特•汉斯•
约瑟夫•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Gombrich)则得出了与康德不一样的理论,经过对比不同地区的艺术中发现艺术间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得出:
图式并不是先天存在的,是
艺术家在生活中不断接收的传统语境影响。他认为艺术之所以产生与流传是源自于整个民族
世代相传和人们集体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后人认可并得以延续,同时他认为
图式是受大时代环境所影响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所以才会有现在丰富多彩的美术史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