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秋后,其父潘树勋病逝,潘一志返家治丧。潘树勋的学生遍布邻近几县边区,又多为水族
子弟,学生和家族按水族习俗举行“开控”追悼。开控之日,那些受业于“梅山学馆”的远近新老数百人拥向梅山。顿时悲声四起,哭声动天撼地。加上乡邻亲友,前来奔丧吊唁者近万。使追悼开控的现场
人山人海,耍龙舞狮吹笙,铁炮鞭炮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治丧期间,梅山村外竟成了集市。出殡时,送葬队伍延绵数里,首尾不相见。送葬归来的正餐,杀马数匹,宰牛屠猪数十。水族过去有“人死饭甑开,来者都是客”的习俗,来吊丧的和看热闹的人云集用餐。
来宾及乡邻会饮,村寨每家摆满酒席,尚有数百人安排在田坝间坐地为席。因为用餐的人太多,只好用谷桶(挞斗)盛糯米饭摆于田间;通开竹节,用
竹管从寨内导引酒水至村外大酒缸中,让
来宾以及围观热闹的人们自取食用。当时无法解决住宿,大部分吊丧者以天为帐、地为席,露宿田间。这次开控吊丧,远近乡邻亲友及“梅山学馆”诸学子的赤诚举动与淳朴民风,为潘一志始料不及。面对如此盛大的开控吊丧场面,他深知家庭会因此而债台高筑,但他又从众人的虔诚中看到了父亲作为良师的社会作用。于是,他决定效法父亲,走教育为生之道。治丧结束,为解除家中困境,潘一志于1928年元月出任荔波县视学。是年,三洞乡一带奸宄的绅士设赌盘剥乡民,一些
农人参赌后发现骗局,于是杀死该村保董上山落草,引发地方骚动。荔波县长罗运钧以潘一志是三洞乡人,在家乡有威信,强行委任其为三洞团总(乡长),令其招抚落草的农民。潘一志到任,深入匪穴,往返数次,招抚初有头绪。罗运钧嫌迟缓,又委派设赌局的潘采臣为区长,豪绅潘府珍任区大队长。二人上任,主张军队清剿。潘一志不以武力征剿,以免扰民的主张被否决,招抚搁浅,为此他三次辞职不允,便弃职以示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