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属古“骆越”的一支。
侗锦织造技艺的起源和百越民族的纺织技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后汉书》《北史》《溪蛮丛笑》《黔记》《黔书》《六一居士诗话》《黎平府志》《通道
县志》《丝绣笔记》等古代
典籍中都能找到关于
侗族织绣工艺的零星记载。《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南蛮)中记载了武陵一带少数民族“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
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北史》(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獠)中记载獠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嘉庆黔记》(卷三)记载:“洞苗在天柱锦屏二属,择平坦近水地居之,种棉花为业。男子衣与
汉人同,多与
汉人佣工,女人戴蓝布角巾,穿
花边衣裙,所织侗帕颇精,通汉语听约束。”《光绪黎平府志》(卷三下•百三一)中记载
诸葛锦亦名
洞锦:“
棉锦府属地,青特洞等处所产,以白纱为经蓝纱为纬,随机
挑织,自具各种
花形,巾帨尤佳,即所谓
诸葛锦,亦名
洞锦。”《续黔书》(卷六•
洞锦)中则对
洞锦给出了明确的表述:“以
五色绒为之,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他郡,湅之水不败,渍之油不盓,是夜郎苗妇之手,可□尧时□人争妙也。”《六一居士诗话》中所提到的西南夷人所卖的“蛮布”,以及《溪蛮丛笑》中记载的“娘子布”均属于西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的范畴,从这些历史资料可以看出,
蜀锦对西南少数民族纺织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而关于
侗锦的起源,却难以考证确切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