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
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这不但
表现在中外艺术史上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以
宗教艺术为主导,而且
表现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相当一部分的稀世之珍,诸如
埃及的金字塔、
希腊的帕特侬
神庙、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
印度的阿旃陀石窟
壁画、
中国的
敦煌壁画、
印尼的婆罗浮屠、
柬埔寨的吴哥石窟,无不同
宗教有关。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迹象也随处可见:在西方,圣经的题材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领域,
诗歌、
小说、
戏剧、音乐、绘画、
雕塑自不必说,甚至连
美国的风向标也常常采用天使迦百利吹喇叭的样式。哥特式教堂的
格式不但被应用在城镇会堂上,而且被应用在
象牙梳子上。十字架不但被刻在剧院里、
陵墓上、
拱门中,而且还以小巧玲珑的样式挂在时髦妇女的胸脯上。在
中国,
佛教、
道教的影响几乎涉及艺术的所有方面:从文学到绘画、
雕刻,从
诗文的意境到文体的演变,从内容到形式,几乎所有的古典
小说,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
佛教的因果报应、色空观念以及
道教的神仙观念的影响。从中晚唐到北宋,禅宗思想与老庄思想一起成为
诗文和绘画(山水花鸟画)的基本
境界,竟然使追求玄远、禅味、超脱、出世成为一种时尚。被人称为“妙协钧天、克谐仙唱”的
道教音乐,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民歌和
戏曲都有很深的影响,这不仅能从许多古代名曲如《黄老弹》、《
霓裳羽衣曲》、《庄周梦蝶》、《羽化登仙》、《颐真》中得到证明,而且可以在
昆曲、苏摊等地方
戏曲中找到根据。俗僧讲的“变文”,实际上乃是
中国小说之滥觞:甚至连散文用韵文结尾的形式,弹词中说白与唱文的夹杂并用,亦都曾受到
佛经的影响。“大肚弥勒”的
塑像不仅供在
寺院里,而且摆在工艺品商店的橱窗中;“
观音菩萨”不仅被画在古瓷
花瓶上,刻在竹雕笔筒上,而且被塑成一个端庄、典雅的美人儿立在许多家庭的案头,成为东方古典风格的“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