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盘古神话源流及
盘古与盘瓠的关系,历来是史家争论的问题。清初修《康熙字典》最初将
盘古氏释为天地万物之祖,又引晋干宝《搜神记》释云:“犬名。高辛氏有犬,其文
五彩,名盘瓠”。清末民初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夏曾佑在《古代史》一书中说:“今按
盘古之名,
古籍不见,疑非汉族旧有之说,或
盘古盘瓠音近。盘瓠为南蛮之祖”,认为是汉民族把南方少数民族
神话人物盘瓠误为己有,造出了
盘古。其后顾颉刚、范文澜等均采此说。吕思勉原来也相信二者为一,但后来改变观点。他在《
盘古考》一文中说:“
盘古即盘瓠之说,始于夏穗卿。予昔以信之,今乃知其非也。”从吕思勉到
近期的何新,认为
盘古神话最可能的来源是
印度。其根据是,
盘古神话的主题与
佛教《吠陀经》,尤其是《厄泰黎雅伏婆尼沙坛》记载的有关梵天(Brahma)的宇宙化生情节颇相似。国际
瑶族研究协会1986年5月在
香港召开第一届
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
次年又在
香港召开
盘古、盘瓠专题研讨会。
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在发言中指出一个重要事实,从某文献的略述中可以知道,还在154年(东汉
永兴二年)
四川成都壁画中已有
盘古画像存在。在同一
壁画中,
盘古之旁为
老子之像。国际
瑶族研究协会首任主席、
法国人类学家雅克·勒穆瓦纳由此联想到
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的一个比较。马伯乐曾谈到有一个
老子身体化生的造世
神话,颇与
盘古神话相似:“
老子化生,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头为
昆仑山,须为
星辰,骨为龙,肉为诸兽,骨为蛇……”。这与
道教关于宇宙创生的作品《混沌图》所载相符:“三皇时,(老君)化身为万法天师。中三皇时,为
盘古先生。
伏羲时,为郁华子”。雅克认为,尽管不能说
印度神话对
中国神话毫无影响,但前者从其感官化生宇宙,后者从其肉身化生宇宙,倘若
中国采用
印度神话,在重述时亦曾与
中国传说相结合,使
盘古在很多地方似烛龙之处尤多于
印度模子。问题在于:假使
盘古是采用了
印度神话,他如何能在崇祀他的众多华南民间广泛流传?答案是:这故事从
道教传说多于从
佛教传说而来。至少在勉瑶中,
盘古传说完全融入
道教活动中。他并且指出:“
盘古神话在华南几个民族中流传,不能被当作是盘瓠故事个身份鉴别
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