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桐轩为人严正坦荡,自奉菲薄,好收集古今名画,闲时喜与
农夫渔叟交往,
平时则握管作画。高桐杆六十岁以前以传真画像为生,到光绪二十年(1894),高桐轩才设“雪鸿山馆”,独自
创作年
画稿样,
刷印出售。作品遗有:《
踏雪寻梅》、《携琴访友》、《上苑
仕女》、《灯前课子》(以上拟古人诗意);《庆赏元宵》、《新春大喜》、《
初二接神》、《庆贺新春》、《儿童乐境》、《
端阳丽景》、《拱向蟾轮》(以上岁时节景,均为纵高37厘米、横长61厘米的小幅);《
春风得意》、《荷亭消夏》、《秋江晚渡》、《瑞雪丰年》(以上四时节景);《文姬归汉》、《二顾茅庐》、《潇湘清韵》、《四美钓鱼》、《谢庭咏絮》(以上
小说故事);《
吉祥如意》、《加冠进禄》、《同庆丰年》、《庆赏元宵》(以上
吉祥喜庆题材,均为纵高61厘米、横长106厘米的大幅)。高桐轩的
书法如其画,秀雅流畅,画上题句也显露出他的
才艺不同于众工。如题《拱向蟾轮》一图:“十五学拜月,拜月十五夜;心自重月圆,何尝愿早嫁。”又如题《文姬归汉》:“塞上笳声绝,文姬此心悲;亲恩远汉相,旧恨忆明妃。旅梦依驼影,乡心逐雁飞,征车留不得,儿女任牵衣。”可以看出,这些题句多发自
画师内在感情,并结合画中故事情节和考虑到年画的读者对象,故词句简明秀雅,而又通俗易解。有些题句拘于年画贴在新春佳节“出口要吉利”的特点,也有不合时宜者。如题《加官进禄》一图中的:“桂子连登三捷报,百年
冠带总传流”,就有
当官的儿子孙子都须
当官统治他人的思想,是与当时民主革命的思潮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