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侗布是全棉的,透气性好,主要的染料就是前面提到的
靛蓝,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染制而成。首先准备一个染缸,在染缸上面放上装有
草木灰的筐子,将清水倒入筐子,染缸里得到的将是带碱性的水。把
靛泥染料、酒和
石灰倒入染缸中,轻轻地
搅拌,使
靛泥和灰水充分混合,这个时候,
侗族妇女们会用手伸进染缸试一下
染液,如果感觉是发黏的,就可以把
棉布放进染缸了。大约
浸染30分钟左右就可以捞起
棉布,晾挂在
杆子上,然后将经过多次
浸染、晾挂后的
布料放进清水里
漂洗,冲掉残渣,使染在
布料上的
色彩稳定下来,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两三天。传统的侗布因为表面有一种光泽,因此又被称为“亮布”。要想制作出发亮的效果,
就要在染布的过程中加入各种辅助材料。第一种辅助材料就是牛皮膏,或者叫作牛胶水,传统的牛胶水是用水牛或黄牛的皮加上清水,在文火上熬制而成,现在多为从市场上买的成品。第二种辅助材料是
薯莨水,从山上挖来
薯莨,先将它的块根洗净、
切片、打碎,再放到水里煮,使有效物质充分融入水里,水煮得越浓,染的布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