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冰裂纹形成的特殊美。蜡是
防染剂,又由于蜡的质较为疏松,在染的过程中容易开裂,渗入
蓝靛,脱蜡后,
花布出不规则的
裂纹,给人一种天然的
美感。这本是工艺上的败笔或缺陷,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被聪明的苗族人民将错就错。这种“缺陷美”在别的工艺品上也有
表现,
蜡染的
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
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地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
染液便随着裂缝浸透在
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既像冰花又像
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图案的蜡画
布料浸染之后,
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绝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
美感。如宋代的汝窑器和官窑器,由于烧造中火候难以掌握,瓷面上便出现了冰裂似的开片,使素净单色釉增添了无限魅力。同时期的哥窑器便刻意追求这种“缺陷美”,人为地制造这片领域,成为千古佳制。
蜡染中出现的
冰裂纹也如此。对此虽有很多不同的评价,但
美术工作者或
美术爱好者对于这种天作之合、独一无二的“缺陷美”是很感兴趣的。这种冰裂的大小走向,由
创作者掌握,熟能生巧后,便可以根据
创作的要求,恰到好处地
表现描绘对象。要染多
色彩层次的
蜡染作品,可以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
表现力更丰富。当然,并非所有的
蜡染都会出现
冰裂纹,如果
蜡质紧密,在
浸染中便不会漏色;如果
蜡质中
蜂蜡成分多,同样也不会出现
裂纹。所以,对于
蜡染作品的
创作要胸有成竹,对一些
纹样繁复细密的图案或不需要有
裂纹的
蜡染品,认为没有
冰裂纹似乎显得更为和谐时,对
蜡质成分的组合和
浸染应小心行事;在需要有
裂纹或
裂纹的范围有所控制的
蜡染品中,同样要注意
蜡质成分的组合和
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