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家族传统的熏陶下,
窦师纶作为
贵戚子弟,虽然可能在
秦王府视事不久,便得封“
陵阳公”的高爵,但他
仕途有成恐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武德元年其父窦抗“从太宗平薛举,勋居第一”;同年
十一月叔父窦璡“从太宗平薛仁杲。寻镇
益州,时蜀中尚多寇贼,璡屡讨平之。大约两年后
益州形势相对平稳,唐于是在武德三年(620年)夏四月置
益州行台尚书省,又由师纶的堂叔窦轨为“行台左仆射,许以便宜行事”,实际成了当地最高的军政
长官。估计
窦师纶就是这段时间到达
益州,由于本人的技术特长,加之不同凡响的家庭背景,很可能还有
叔父的有意提携,总之,
窦师纶同样不平凡地由
皇帝下敕任命为“兼
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这可能就是为了重新厘定新王朝服物制度方面的工作而设。所谓“
陵阳公样”纹绫中的部分品种,非常有可能被用在了武德四年八月敕制的
官服之上。这部分“
陵阳公样”应该就是
后世所说的武德八年敕制
官袍上之“异文”。那么就可以基本认定,武德
官袍“大、小科”的中心主题
图纹大体也为
动物纹样,其中左右对称的
禽兽造型
纹样占有相当的比例,即所谓“
对雉、
斗羊、
翔凤、
游麟之状”。要之,我们还可大体推断,将原先
织锦上的某些外来
图纹题材借用到纹绫上,很可能也与“
陵阳公样”的创制有关。若如此,则可知
窦师纶对唐代纹绫
织造技术的发展实际贡献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