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
织锦》一书重点反映
湖南境内的
土家族、苗族、
侗族和
瑶族四个少数民族民间
织锦及手工花带
织造从古至今的历史。着重介绍其共性与个性、
图纹创造、工艺特色及新时代传承开发应用等状况。多年来有关南方民族
织锦工艺的专业
书籍资料极少,很难看到湖湘境内
土家族、苗族、
侗族和
瑶族民族
织锦的系统资料。好在1996年由省文化厅、省二轻工业局联合各系统内有关单位的文博、群文、科研院所广泛征集
织物资料,由
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了《
湖南民间美术全集——
湖南民间
织锦》一书,为本书打下基础。12年后的今天,众多的学人和相关
政府部门在民族地区对民族文化
遗产的保护抢救、整理宣传上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发表了一些
影像和文章,广泛提高了民众对民族手工艺
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继承的责任感,为我们重新修订此书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本书三位作者因有过几十年对民间
织锦、民间工艺研究开发的共同经历而联手,我们力求真实反应湖湘
织锦的共性与个性,并广泛征集,实地考察,探幽索隐,抛砖引玉,以尽责尽心。大量的民族手工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已逐渐失去原有的生存空间,
民俗应用土壤正日趋消隐,传统产区日渐缩小,有的品种,艺人所剩无几,
技艺难传,有的已近人亡艺绝之境。作为民族物质工艺文化和民族精神载体的民族
织锦,如果没有了以往的民族精神与物质应用的
民俗空间和环境,它的生存危机是理所当然的。由此我们会反思民族手工
织锦的价值究竟如何,是单纯的抢救整理保留价值?还是融汇转化、立意开发、顺应时代,同时挖掘它的继承价值,致用于今世?答案无疑是后者。只要我们认真执行“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2字方针,湖湘民间
织锦必将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