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位于
黄河冲积平原东南部,北临开封,西依郑州,南接尉氏,与周口、许昌毗邻。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平旷四达,运粮河孙家渡河穿镇而过,北贯
黄河,南入淮水,自古就有水陆交通之便。西北山货物产由此南输,东南杂货由此北运,为商旅所必经,水陆交通会集之所,南船北马,由此分歧,商业极其繁荣,历史上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
中国“四大名镇”。明清时期,朱仙镇有
木版年画作坊300余家,年产年画300余万张,远销
山东菏泽、江苏徐州、安徽界首以及湖北、
福建、
甘肃、
宁夏等地,几乎辐射大半个
中国。当时最著名的老字号年画作坊有天成、万通、天义德、晋泰永等等。每年
农历九月初九,为
木版年画业的纪念日,从业艺人们都会聚集在关帝庙前隆重庆祝。艺人们饮酒聚餐,还要在悬鉴戏楼、关帝庙、天后宫等地唱大戏三天,以
犒劳年画艺人以及款待各地前来的订货客商,整个镇子一片熙熙攘攘。清中叶以后,朱仙镇多次遭
黄河水患之害,屡塞屡浚,屡浚屡塞,
昔日繁华落尽,年画作坊大多倒闭。到光绪年间,只有70余家还在继续从事生产。清末民初,由于河道
堵塞、铁路兴起,朱仙镇水陆要冲地位尽失,社会愈加动荡,经济衰竭,商业锐减,镇内总人口不及万人,年画作坊仅剩40余家。至解放前夕,朱仙镇
木版年画业已经所剩无几,极少复存了。新
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朱仙镇
木版年画又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2002年朱仙镇被命名为“
中国民间年画艺术之乡”,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
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