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古称平阳,位于
山西省西南部,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历史悠久。东汉皇甫谧著《
帝王世纪》中就有“尧都平阳”的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亦曾活动于这一带。
战国初期的韩曾建都平阳,三国时期置平阳郡,北宋
政和六年(1116年)设平阳府。宋金以后,这里因盛产白麻纸、墨锭、枣木而具备发展雕版的优越条件,加之大批
开封的雕版工匠移居于此,于是很快成为雕版印刷发达之地,
官民雕印作坊林立,其盛况可与燕京(今
北京)相比。因平阳城之西南有汾水支流
平水,故刻印的
书籍有“
平水版”之称。而这一时期在平阳出现了兼印年画的姬家、徐家等专业作坊,其
印制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及《义勇武安王位》属
金代平阳版之佳作,两幅作品上分别有“平阳姬家
雕印”“平阳徐家印”的字样,可见这里刻印年画的历史相当悠久。这些珍贵年画原来和其它一大批
文物都在我国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城子西夏遗址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俄国柯兹洛夫率领探险队先后潜入我国
内蒙、
新疆和
四川等地探险,这些版画和
文物,被柯兹洛夫从中国黑城子古塔遗址掘走,现存于
俄罗斯。平阳之南的运城解州,也以雕版印刷
佛经而闻名,解州天宁寺曾雕版
印制有《
大藏经》,上刻有“赵城县广胜寺”字样,这部
金代刻印的
大藏经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内。1974年
山西应县佛宫寺维修木塔时,发现了一批
辽代木版刷印品和
美术品。从中得知刻印地点有云州(今
大同)、
西京道应州(今应县)、
五台山及辽
南京(今
北京)等地。从中亦可探讨
山西地区
雕印工艺之发展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