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个山地民族,除平地瑶外,大多数的
瑶族主要散居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山岭连绵,奇峰峥嵘。一些高大雄伟的山峰直耸云天,山高路险,常被
瑶族原始初民看成是通往天上的道路?受到崇拜;同时,山高林密,又有奇禽
猛兽栖息其间,使人产生一种难以接近的
神秘感,被认为是神灵居住之地,于是对其产生崇拜。
广西百色一带的山子瑶认为,山是有神鬼管理的,特别是一些高山,离天最近,犹如天梯,神从天上下来,先到山顶,再从山顶走到人间村寨,因此当地
瑶族一般都不愿到那些被认为有山神住的高山,怕自己的运气不佳被山神勾走
灵魂,得病难治。在百色、田阳、巴马3县(市)交界的罡马山,山势雄伟,海拔1000余米,山下历史上曾有3个瑶寨,都因瘟疫、山体滑坡、
连年兵匪蹂躏而人员相继死绝,人们认为该山是恶鬼住地而人迹罕至。如某人发病被认为是罡马山神鬼勾去魂魄,必用香、纸钱、酒、肉、米等物到罡马山下,或选择看得见罡马山山顶的某处山顶、山坳,
祭祀山神。
广西十万大山的山子瑶绝不在两处高山相对应的山坳建村寨,认为会被山夹住,村民将遭瘟病袭击。
广西都安一带的布努瑶认为每一座山都有神灵,瑶语称为“愣发造”,意为山神。有多少座山,就有多少个“愣发造”,而总管“愣发造”的大神叫“卡亨”,他是母神密洛陀派来管山的。相传“卡亨”神通广大,他对大山舞拳头,大山就会翻筋斗;对坡岭踢一脚,坡岭就会飞出千里之外。所以当地的山边都有用3块石板架成的小
神庙,里面置1块小
石头代表山神。人们
平时上山砍柴伐树,要先向“愣发造”叩头,否则山神发难,灾难就会发生。
广西南丹县白裤瑶认为山有山神,所以每次集体
狩猎前必定要祭山神,山神无庙无神像,临
狩猎前,在猎区内选择一块较大的
石头作神像,杀1只
公鸡祭之,然后才开始进行
狩猎活动。
狩猎如有所获,即将
兽头砍下,以祭山神,作为对山神恩赐的报答。他们认为,
狩猎成功全靠神灵的帮助,是山神暗中阻挡住野兽逃跑的道路,驱逐它撞到猎人的枪口上,人们才会满载而归,如猎获野兽后不祭山神,下次必遭失败,一无所获。
贵州荔波县
瑶族认为,猎物为山神所饲养,不能随便猎取。
狩猎前要举行秘密而庄严的“安坛”仪式;到猎场后,要向山神保证:遇大要大,遇小要小,遇到什么猎什么,绝不贪心
挑剔;如猎获大野猎、大黑熊等大猎物,进寨前每个枪手都要朝天鸣枪,以示对山神恩赐的感谢,同时还要给猎物“
戴花”,分食猎物前,要先谢神;
狩猎结束后,猎手要将猎物骨骸挂于家中火灶上,并注意观察,若骨骸突然增多,或一次
狩猎收获过丰,
就要及时“撤坛”,禀明山神;此次安坛到此为止,下次
狩猎再行安坛。
广西十万大山山子瑶入山砍伐树木时亦要祭神灵,瑶语称之为“金曼”,意为山神或山鬼,山上的森林、
果实、
飞禽走兽都归它管辖。“金曼”可以是一座高山、一片茂林,也可用一株大树、一块巨石作代表。
祭祀时,由领队人向“金曼”烧香焚纸钱,并喃鬼,请山神把此地因刀伤、枪伤、跌伤、杀伤、兽伤死的“五伤鬼”全部赶入十八层地狱,祈求不要发生伤人事故。入山采集也要祭山神,祭法是将开始采集到的一些东西丢入森林中,以示献给山神,认为不这样做,就会采集不到东西。
广西田林一带的
瑶族也认为山有山神,山神之神位一般设于家中门侧,贴1张
红纸,摆1张台,置1个
香炉。每次
狩猎前,都要祭山神和
狩猎工具。并常在猎区范围内的山头地下埋鸡蛋,以敬山神。他们认为如不这样做,
狩猎时就不会捕到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