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
绵竹农村从事年画
创作的艺人一度有两三百人,
绵竹县板桥乡一个村家家户户都从事年画
创作。何青山一家祖孙四代、二三十人一起画年年画展上,侯世武的《献寿图》(合作)、《
四川儿画(侯世武调查材料)。在年画社于1980年9月28日统计的《
绵竹年画民间艺人名单》里有40位民间艺人,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83岁,其中40岁以下的25人,40岁到60岁的11人,60岁以上的4人。
刚刚恢复时,由
绵竹年画社组织民间艺人生产,统一管理、销售
绵竹年画。1980年,恢复生产,年产量有一二十万幅。1981年,
绵竹年画社组织了32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为年画社加工门画10万副。8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变化,年画生产的
利润越来越小,从事年画生产的艺人越来越少,产量也逐渐下降(《
绵竹年画大事记》,数据来自侯世武调查材料)。据2004年10月的田野调查,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
绵竹尚有50户在进行年画生产。2002年、2003年,
绵竹总人口52万人中,从事年画
创作的仅有十几户,
绵竹县年画的年销售
总量仅有5000多张(侯世武调查材料)。到2004年10月,
绵竹民间已只有陈兴才、李芳福、张盛华、张福贵等几户人家在从事年画生产(本次田野调查综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