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由于瑶民起义连绵不断,使宋王朝封建统治者伤透了脑筋,每次镇压瑶民反抗斗争时,既损兵折将,又费
国库。为了控制和镇压瑶民的反抗斗争,宋王朝在瑶区屯戍重兵,名曰厢禁军、摧锋军、飞虎军等,乾道
七年(1171年),辰州有“厢禁军一千四百余人,沿边一十六寨,
士兵六百余人,皆可赡给”。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荆湖北路镇压了蛮瑶魏进武起义后,“诏前所遣兵悉还屯,只留五百人戍县境”。庆历三年(1043年),宋王朝在镇压了瑶民唐和起义后“岁季拔摧锋水军三百以戍”。宋蔡戡在《定斋集》卷一中亦写到:“连、英、韶、广、潮、惠、循、梅、肇、南雄共二十一处,皆屯摧锋军以备之”。宋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八载:“
湖南飞虎军者,
潭州士军也”。“
淳熙七年(1180年),辛幼安为潭帅,始募千八百训练之,其名赐名,遥隶步军司”。宋朱熹《气拔飞虎军隶
湖南安抚司札子》亦载:“荆
湖南路安抚司飞虎军,元系帅臣辛弃疾创置,所费财力以钜万计,选募既精,器械亦备,经营茸理,用力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