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色彩的使用经过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西汉初期的
壮锦只有两种颜色,以
黑色为
底色,
桔红色为纹;南朝时期的“
斑布”已有三种颜色以上;《蜀锦谱》云:“
广西锦”中有“真红锦、
宜男百花锦、青绿云雁锦”可知宋时已有红、青、绿三种颜色,明清以后,
壮锦的色料在五种以上。
近现代的
壮锦,有些用色达七八种以上。
壮锦用色非常独特,俗话说:“红配绿,丑死人”但壮族
织锦艺人却认为“红配绿,看不俗’。“
色彩能够
表现感情,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的确,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喜欢什么颜色是由这个民族的审美心理决定的,而审美心理又往往受该民族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影响。壮族
常年生活在气候温润的
岭南地区,
红花、蓝天、绿水、
金黄的
果实,是他们常见的景象。
优美的环境不仅给壮族人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且熏陶了他们的审美
情感,使他们形成了以自然
色泽为美的心理。
壮锦的用色就体现了这一审美心理,
壮锦以红、绿、蓝、黄为主色,大红大绿,
色彩艳丽夺目,对比鲜明。如“
龙凤锦”中的鱼,运用大红或鲜绿的颜色,形态非常活泼;“四季菠萝锦”中的菠萝的根茎和
叶子用
翠绿的颜色,点缀在黄、
粉红、
玫瑰红、大红的
果实和背景中,给人热烈、充满生命力的
美感“红棉锦”的整个画面则充斥着鲜艳的大
红色与明快的
金黄色,红得艳丽的
花朵和黄得夺目的
叶子,不乏对比鲜明强烈的审美快感,更具有活泼生动的生活气息。这些
壮锦通过用色的大胆对比、纯朴的
写意、简洁明了的
构图、丰富的意藴,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理解,体现了他们淳朴、实在、健康向上的性格和情操。因此,
壮锦在
色彩运用上藴含着民众的
情感和智慧,是民众在改造大自然过程中的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