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黄梅
挑花多以
藏青土布为坯布,
挑花时,以白线挑出
纹样大的
骨架,兼用少量的桃红、
朱红、鹅黄、
粉绿、
湖蓝等彩色
丝线填充
纹样。运用深色坯布,衬托五彩缤纷的图案,对比效果强烈,耐看实用,这是黄梅
挑花的显著特色。黄梅
挑花图案有
动物花卉、戏曲人物、文字
诗词、日用器物等大类,想象丰富,寓意多端,如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坚贞爱情的歌颂,表达祈福镇邪的愿望,等等。自1938年黄梅
挑花艺人王
鲜花的作品《凤追凰》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尤其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黄梅
挑花屡获荣光。1954年参加
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1958年黄梅
挑花艺人陈引娣出席
中国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
刘少奇、宋庆龄、
朱德等中央
领导人接见。1959年
周恩来总理在众多
湖北工艺品中挑选黄梅
挑花装饰人民大会堂
湖北厅。1979年,黄梅
挑花再一次被选中装饰
湖北厅。1987年9月
北京举办“首届
中国艺术节”,黄梅
挑花应邀在
中国美术馆展出。艺术节结束后,黄梅
挑花随“
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赴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
塞浦路斯、
利比亚、
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
中国香港、
澳门地区展出。21世纪以来,黄梅
挑花多次参加境内外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赞赏黄梅
挑花:“有幻象性与真实性所显示的豪放与活泼的美,强烈对比与和谐统一,稚拙美与清新感的相互作用,流露着人民卓越的智慧和健康的趣味性,仿佛是读富于幻象的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