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部分以商业性和功利性为目的生产的“西兰卡普”,为追求
利润,提高工效,迎合市场,粗制滥造。在许多旅游点,常常可以见到千遍一律的这种大路货。膨体纱
化纤完全代替了传统的棉、丝原料,本来只用于两档头附属部分的“
平纹满地
挖花”全面替代了现代
织锦。所
织造出来的制品颜色俗艳,质地松软,被改良成的所谓新题材装饰画,矫揉造作,不伦不类。即使也有少量的仿传统
图纹,也是
偷工减料,粗劣不堪。这远远失去了传统
织锦那
美丽厚重,质地精良,光彩照人的本来面貌。基本放弃了民族传统的核心,手工
技艺及民族的
人文内涵日渐势微。然而传统的
土家织锦生产精细而复杂,其市场的“价格”又无法维持生计。一个普通的“专业”
织锦工,以正常的上班时间制作斜纹彩色
织锦,
每月工时的收入大约在300—400元左右,而且产品并不好销,特别是传统产品,这是残酷的现实。在
湘西土家织锦最流行的西水流域,除一些旅游区有纯商业性的
土家织锦展销外,原来民间集市自发的
土家织锦买卖已很难见,西兰卡普仅只有龙山县的苗儿滩、靛房在农闲集市时还有少量交易,而且还相当尴尬。一床四十八勾
图纹的西兰卡普(膨体纱
化纤材料),长宽约有166厘米×102厘米大小,市场叫价仅为350元左右,而实际成交价可在320元搞定。除去材料成本,每个劳动日的价值大约只有15元左右,这种情况在民间比较普遍。而笔者于1990年冬在捞车河一带采风时,见到苗儿滩集市的老街上,买卖西兰卡普的地滩足足摆有百米之长,男女老少都有,人来人往,交易十分热闹。一床45厘米×55厘米的(膨体纱
化纤材料)小白梅的西兰卡普脚被,也要卖50元左右。按物价上涨指数对比,现在的价格还不如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