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元朝,历书开始有了彩画者,同时还出现了属于历画范畴的《九九消寒图》。据熊梦祥著、
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的《析津志辑佚•岁纪》中载:“太史院以
冬至日进历。历有四等:国子历、畏吾儿字历、回回历并上进。上位自有光白厚纸,用彩色画成诸相属。”彩色诸相属,是子鼠、丑牛之类的十二属相。《九九消寒图》与我国历法上的“
冬至”等节气有关。民间以
冬至后天气渐冷,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以九天为一九,到了九九八十一天,则九尽寒尽,气温上升,就是开始犁田耕地、下种插秧的时候了。为观察这九九八十一天的天气阴晴风雪的多寡,以预测来年土地干湿和虫害轻重的程度,便出现了以
梅花为主要特征的《九九消寒图》。图上画一枝
梅花,有
花瓣八十一,
每日染一瓣,以计天气的变化。这种画俗称“九九消寒图”。元代《析津志辑佚•岁纪•
腊月》有小词,词中反映了元代北方的气候和画
梅花以消寒的风俗。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