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饰上许多个人的摹仿与创新,如何形成或改变一种社会「典范」?以及许多不同的区域服饰典范如何凝聚为「羌族服饰」?以下我将由
村寨女人学习
缝制与穿着本地服饰的生命历程及其社会背景来说明。在七、八岁之前,一个小
女孩的社会角色与男孩并无不同;他们担任相同的家内工作,在各种社会与
祭仪活动上没有特殊地位。十二、三岁的女性,逐渐开始穿着传统服饰。由此年龄层(约8-13岁)开始,两性分工明显,在许多社会与
宗教仪式上,本
村寨、本地与外界的区分,以及男女社会角色之别也渐清楚。因此这个年龄层的女性,也逐渐在社会中习得女性的身分角色,如「女性是爱美的」,「懒惰的女子嫁不出去」等等。由前面有关服饰所
表现的羌族妇女
世代区分的叙述,以及图三中三位小
女孩的穿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羌族女性「社会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