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一次葬的
瑶族,土葬之后,以后每年定期
祭祀即可,不再移动死者的尸骨。但行二次葬的
瑶族却认为,只有当死者的肉体完全腐烂后,死者才不能借尸还魂,从而与活人彻底告别,到阴间去与
祖先共同生活。所以,行二次葬的
瑶族在下葬3年后就掘墓开棺捡骨,将粘在骨骸上的腐肉刮掉,然后用白酒、草纸等物将骨骸擦洗干净,装入事先准备好的陶瓮中,重新下葬,除了鬼魂崇拜思想的影响外,二次葬的产生和
瑶族的经济生产活动也有很大关系。广西南丹白裤瑶,凡春秋二季死亡者,家人往往是在家里的火塘或屋檐下挖个坑,
暂时埋葬,待秋后选好日子,才将棺木挖出来,正式下葬。当地
瑶族认为,开春打雷后,没有好日子,不能打铜鼓,也不能下葬。贵州省黎平县和从江县的红瑶则认为,
春分后至秋收前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季节,这段时间动土埋人会惊动龙脉,使收成减少。去掉这些说法中的宗教信仰成分和
迷信成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担心的是农作物的收成,因为
春分到秋收这段时间,是农活最忙的时候,人们都忙于耕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举办隆重的丧葬礼仪;同时,这段时间也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操办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