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带以三页综框织制,地
经纱穿入两页综框连接
踏板,通过
踏板完成一上一下
开口,花
经纱穿入的一页综框则需手工完成升降动作。花经综框的下边坠以重物,起花时,
织工将该综框提起,挂于机楼上,花经浮现在
织物的表面;不起花时,由于重物使综框下坠,花
经纱沉到下面,花
经纱则出现在
织物反面,在反面显现浮花,如此反复,完成正反面效果完全相同的经浮纹
织物。这种加工技术称为“
挂经”。
挂经这种流行于
战国、秦汉以前的古老的
织造工艺技术,仍然在包袱带的织作时继续沿用。1958年在
长沙左家塘第44号
战国楚墓出土的
丝绸,
褐色方格中心突出的中心花就是采用特殊的
挂经工艺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