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有张志瀛
画家,擅长人物,家住阊门,见吴友如所画笔致不俗,便尽心竭力教吴友如用笔使墨、
勾线开脸等传统技法,以为吴堪造就。吴友如自知卖画求生如不超越前贤众工,是难以糊口的,故尊师苦学,所作之
仕女人物,渐被一般士流所赏识,为桃花坞年画作坊主人所注目。当时山塘画铺已荡然无存,桃花坞渐成了作坊集中场所,年画作坊业主为出新样而获利,见吴友如的作品颇富新意,便竞相出售吴友如作品刻版
刷印成的年画。此时天津杨柳青年画里也有吴友如之作品出现。在苏州桃花坞作品中,收有署名吴友如的《豫园把戏图》。图中画
上海城中豫园(
城隍庙)内外民间艺人在表演绳技、顶碗、变把戏,以及拉洋片(
西湖景)、耍杂技等热闹场面,还有九曲桥上茶楼水榭
游人品茶赏景等景象,上题古吴友如吴猷绘。另一幅《法人求和图》,描写光绪十年至十一年(1884—1885)中法战争的历史故事。图上除题“古吴友如吴猷绘陈同盛(画店)”外,还题有“刘冯二公威望重,法臣三叩愿休兵”。反映了
法国战败求和,但昏庸的
清朝政府和朝臣,反而屈服洋人压力,赔款求和的历史真相。另一幅年画形式的《
杨贵妃百花亭醉酒》
未见刊版印行,证实了吴友如不仅擅长画当代
时装人物,传统
人物画之工力也很深,这也是他的作品能够雅俗共赏的原因。在天津杨柳青绘刻的年画作品中,有吴友如绘制的六幅,内容都是儿童嬉戏题材,由盛兴画店印刻,现存印品。题目有:《丰年吉庆》、《群争富贵》、《子孙拜相》、《余荫贵子》、《欢天喜地》、《争名夺利》。图上每幅都有题句。如《丰年吉庆》一图,画五个儿童在放风筝,上题:“只凭风力健,不解
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
青云有路通。”文词清雅,似有藉风筝比喻人间达官是靠外力吹上天的讽喻之意。还有《群争富贵》一图,题作:“如鹰掣鸡,如羊逐虎;奇正相生,善于御侮。”画七个大儿童在前,一个幼儿在尾,排成长龙式,一双辫
童子在捉尾后幼儿,即“老鹰捉小鸡”之戏。从
题词中可以看到吴友如所画虽然是一般儿戏,但它却蕴含着对当时外侮日重,如不同心协力抵御侵略者,国家将永无安泰之日,国土如同小鸡一样,被敌人一个一个吃掉瓜分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