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锦是
傣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傣族妇女的
筒裙、
披肩、
头巾、挎包以及生活当中所用的垫褥、床单、筒帕等均由
傣锦织成。除生活用途以外,最具有
宗教特色的
傣锦佛幡在
傣族的
佛教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佛幡在南传上座
佛教中被解释为“灵魂通向天堂佛国的天梯”。
傣锦佛幡分两种:一种用在寺庙内悬挂在佛殿之中,傣语称为“幌”,且必须成对的悬挂佛殿两侧,长度一般为150至170厘米,宽35厘米,小乘
佛教信徒用它来供奉佛祖以表达对佛的虔诚信仰和祈求佛祖庇佑。
佛幡编制
技艺精湛,由
傣锦做成的
纹样内容极其丰富,图案多为
佛塔、亭阁等建筑与
狮子、
犀牛、
麒麟、象等于
佛教有关的
吉祥物;另一种
佛幡是长度一般在十米左右,从寺庙的顶部悬垂于地或悬挂在
寺院内的凤尾竹竹竿上,
佛幡的装饰画面均以
佛塔建筑为主,在旁边饰以人和
动物花草,其图案结构、
纹样结构和
色彩搭配与前面所说的“幌”相似,并且在
佛幡的表面做一些装饰,例如贴上精美的
剪纸或彩纸、绸等制作的华丽彩亭或宝盖。
佛幡外观质朴秀丽、真实淳厚、
色彩明快。
傣锦佛幡在
佛寺中随风飘逸成为了
傣族小乘
佛教佛寺的一种形象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