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汉以前的早期
刺绣,大多使用辫子股绣的
针法,现代称为锁绣。魏晋
六朝时期出现了以平针为主,辅以其他
针法,采用多色
丝线绣制的
佛像绣品,开创了人物绣的先河。唐朝
刺绣针法已发展到数十种之多,形成了宫廷的“官绣”和民间的“闺绣”,出现了专供欣赏的“画绣”和以
佛经为主的文字绣。宋代
刺绣进入鼎盛时期,朝廷设有文绣院,拥有专业绣工300多人。宋代的
闺阁绣品发展出多种日用佩饰绣,并传入北方
契丹、
女真等少数民族地区。
明清两代,
中国刺绣进入巅峰时期。明嘉靖年间
上海顾名世家族始创“
顾绣”,其孙媳
韩希孟被誉称“针圣”,成为一代
刺绣大家,对清代
刺绣的各种
针法和表现手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清代
刺绣成就十分突出,其重要标志一是宫廷服饰绣和民间日用绣都达到了系列配套、无所不用的广度,二是因地区不同而形成的地方名绣都达到了特色鲜明、艺术精湛的高度,尤其是“苏、湘、蜀、粵”四大名绣名扬世界。在清代
刺绣大发展的影响下,各地少数民族
刺绣也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
满绣也因此成为
中国少数民族的著名
刺绣品种。鉴于
刺绣制作和使用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叙述中的
满绣使用广义概念,包括满族绣制和使用的
刺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