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和古代
典籍中,我们可以认为通古斯语族诸群团从新石器时代即分布于松花江和
黑龙江流域,而且通古斯族中历史最悠久的满族及其先世,居住地域更广。苏联学者•施密特首次提出,“早在公元初,所有西伯利亚地区和阿穆尔河流域都居住着古亚细亚人。所以,通古斯满族的故乡不可能是现今的
满洲。他指出:“
满语中很少有古
汉语词汇,从
汉语借用的语汇一般都属于公元500—1000年间的词汇。
满语中的
朝鲜语成份也很少。这说明,早在公元初满族人并不居住在
满洲,也不与
汉人为邻。”施密特还进一步论证说:“我发现,古代的突厥——
蒙古——通古斯语民族的故乡大约是在
阿尔泰地区以南,而通古斯
满语部落的故乡可能是包愣格河流域。因为,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许多通古斯语
地名。从这里又分化出若干部落。他们的后代就是现今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马涅格尔人、拉穆特人、萨马基尔人和涅吉达耳人。另一些部落沿阿穆尔河而下,进而占据了现今的
满洲。在那里,形成了
满语部落,即后来的满族人、赫哲人、奥罗奇人、奥罗克人、乌德盖人等。一些
汉语词汇后来又渗透给通古斯语。通古斯人很可能融合了一部分古亚细亚人,同时吸收了他们的一些语言成份。……另外,
女真人只是满族人的
祖先,绝不是所有
满语部落的
祖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原始的通古斯
满语民族”。从满族及其先世
女真,再上溯到黑水
靺鞨、勿吉、挹娄到肃慎,部落群团分布在松花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及
黑龙江南北两岸,有数千年文化渊源历史。汉魏时,挹娄“东滨大海,北不知所极。”唐代的黑水
靺鞨,分十六部,以
黑龙江南北为栅。赫哲大约分布在松花江下游和自伯力以下的
黑龙江下游南岸,有
薙发与不
薙发之分。明代赫哲人都包括在野人
女真之中。元代,所谓兀者野人,居于
黑龙江下游。
金代居
黑龙江下游的兀的改,也是
女真语“野人”的意思。鄂温克人在明代时也无这个族称,《全辽志》载“北山野人,乞列迷之别称。”即为后来的鄂温克人。总之,所有这些民族都源于通古斯语族,正如
日本考古学家鸟居龙藏曾讲过,“肃慎、挹娄、勿吉、
靺鞨、
女真等都不是东胡人,而是通古斯人。他们的语言、风俗、传说、
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一言以蔽之,一切都可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