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至上神观念也是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发展的。以
氏族和部族为中心的单一社会,随着经济、交通、政治、文化等方面与其他社会集团的联系和接触而逐渐丧失它的单一性。通过战争,合并与融合,
氏族、部族之间走向联合并逐渐形成国家。与此同时,在各自所奉的
氏族保护神之间也进行着优劣强弱的比较和竞争,逐渐发展到神灵世界的统一。一些部落和
氏族在政治社会上取得较为重要的地位之后,他们的神灵也因此而登上了显赫而独享尊荣的地位。
埃及的至上神和人间
帝王的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
埃及历史上,各地区分分合合。在这个过程中,轮到一个城成为盟主时,他们的神也就随之而取得同等的地位。在孟斐斯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以后,普塔神也随之而成为全国
宗教崇拜的主角。第四王朝、第五王朝的法老开始称为拉神(即
太阳神Re)之子,在全国被奉为最高神,其
神庙建于
安城,又称日城。公元前十八世纪末,由于喜克索斯人的入侵,
埃及本土势力退守到
底比斯为中心的南方。前十六世纪,南
埃及起来反抗外族侵略,逐出喜克索斯人。
底比斯的主神阿蒙神便成为全国最高神。阿蒙
神庙的祭司位尊势大,高于贵族。后来
埃及人又将
太阳神拉与阿蒙合而为一,称为阿蒙—拉。
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约元前1424年—前1388年)与阿蒙
神庙祭司贵族矛盾尖锐化。为打击阿蒙祭司贵族,他企图恢复对传统
太阳神的崇拜。他把
太阳神称为阿顿,奉为宇宙唯一神、世界的创造主和统治者。他本人自称阿赫拉顿,把自己与阿顿神联系起来。他通过创立一神教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
巴比伦,由于
巴比伦城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保护神马尔都克遂成为
巴比伦的万神之王。这些
宗教史事实证实了恩格斯的上述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