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锡伯族服饰艺术有明显的
狩猎和迁徙的文化特征,尤其受到
狩猎文化和萨满文化的影响。
远古时期的锡伯族服饰的用料是以鹿、猪等皮为主,比较注重抗寒保暖的功效。早期的锡伯族人爱着
长袍,这种
长袍过膝约半尺许,
袖口呈马蹄形,下身着长裤加“
套裤”,这种“
套裤”只有两条
裤腿,没有
裤裆和后腰,春秋穿“夹
套裤”,
冬季则穿“棉
套裤”。除了日常的服饰外,锡伯族
萨满教服饰颇具特点。萨满头戴“萨满玛哈拉”(帽圈用金属制成,顶部挂有红、绿、蓝三色
彩带和三条绣有
弓箭和各种
花卉的绣带的头盔),胸挂“念门托里”(护心
铜镜),腰系“哈准”(腰铃),身着
飘带式神裙。神裙由里向外分为三层,最外层由十余条至几十余条不等,长约1米,宽约8厘米的各色绣带组成,绣带上绣有各种
植物、
花卉、
蝴蝶、闪电等图案。萨满服饰既反映了锡伯族的原始信仰,又将
狩猎、游牧的生活气息融入其中,具有浓郁的山林文化及草原文化的特点。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锡伯族被
女真族征服,并被编入
蒙古和满洲八旗。其服饰文化受到满族文化的影响,吸收了满族的服饰元素。此时的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旗装样式基本相同。西迁至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逐步交融,服饰也受到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影响有所改变,但是仍较好地保留了其传统的服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