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来自自然的、社会的压力,特别是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
祖先崇拜作为原始
宗教的一种残存形态,长期在彝族社会中保存下来。又由于彝族笃信
灵魂不灭,人死为鬼,鬼的名目繁多,故在
汉文典籍中被称为“鬼教”。秦汉时期,中央王朝为在彝区建立羁縻统治,就曾扶持和利用彝族的
祖先崇拜,假“鬼教”以治之。小凉山沐川长官司《悦氏
先祖历代
职官纪略叙》说:“遐稽我(祖),肇自
汉朝……汉封神,宋封佛,祀重千秋。”所谓“汉封神”就是
汉朝统治阶级利用彝族的
祖先崇拜,尊悦氏之
先祖为神灵。三国时,
诸葛亮又以彝“俗征巫鬼……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神、龙……夷甚重之”。所谓“俗征巫鬼”即是彝族盛行的以
祖先崇拜为中心的原始
宗教,
诸葛亮因善利用此俗而得到支持。在彝族内部,本民族的统治者亦借助“鬼教”来建立和加强自己的统治。
唐宋时期,彝族的鬼教进一步发展,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鬼主制度,“大部落则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小鬼主,一切信使鬼巫,用相服制。”彝族以“打牛、羊、犬祭其先谓之祭鬼”。鬼主就是主持
祖先祭祀的主祭者。《宋史·黎州诸蛮传》说:“夷俗尚鬼,谓主祭者曰鬼主,故其酋长号都鬼主。”鬼主即是部落的政治
首领,又是部落的
宗教首领。元明以后,一种称为“大西波”的祭司从
奴隶主统治集团中分工出来,发展为以“作帛”为主要职事的毕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