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获奖作品的题材来看,完全体现了建国之初人们新的生活开始,革除了过去旧年画和
月份年画中的旧内容——诸如“大过新年”、“
金玉满堂”、“电影明星”、“大发财源”之类的传统
吉祥喜庆及
美人之题材。由此为后来新年画描写工农兵生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歌颂
毛主席、歌颂新社会新思想的作品,定下了基调。1952年度,从第二次年画
创作的评奖作品看,新年画质量有很大提高,不仅题材扩展,作者也多
名家。如李可染的《工农劳模北海游园大会》,古元的《
毛主席和农民谈话》,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力群的《
毛主席访问太行老根据地人民》,赵泮滨的《收割归来遇喜报》等获奖作品,还曾放大画在布框上,出国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展出。在政府提倡和奖励新年画
创作的形势下,其他
山水、
花鸟、
四君子的
国画以及风景、静物、裸体人物的
油画、
水彩画等等,显然一度黯淡失色。1953年以后,由于年画专业队伍并未建立,作者多是
国画、版画、
油画等各方面专家,如石鲁、张乐平、赵延年、刘继卣、叶浅予、董希文、顾群等。当然,美术院校更无年画系一说。还有一些美术工作者或出国留学或追求
技艺提高,于是思想上认为年画是普及的艺术,难出大题,渐渐形成了“三不画”的风气。即年画不画,连环画不画,幻灯不画。专门从事新年画
创作者少了,认真研究年画和提高新年画
创作水平的亦鲜有人在。此后,新年画的题材内容
大都按照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的指示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
创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