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线、浆线、络线、
经线、刷线、掏综、闯杼、拴布等都是对
经线的操作工序。讳线的操作工序相对简单,就是打娄付、上梭。娄付是用芦苇管截成的约8厘米长的圆筒。打娄付时把芦苇管插在
纺车的
锭子上。把纺好的棉穗子插在线
柱子上,一端缠绕在芦苇管上。转动
纺车就把棉穗子上的
纱线缠绕在芦苇管上了。因为打好的娄付最终要放在梭中,所以绕线的多少由
梭腔的大小决定。梭是引导
纬线穿过
经线的工具。在鲁西南地区
梭子有两种:一种是较为常见的体型较小的小梭。其长约13厘米左右,半
椭圆状,稍扁,两端稍尖,通体光滑,中有空腔,
梭子弧度顶端有孔直通空腔。这种
梭子形似
牛角,又称“牛梭”。“布袋里装牛梭——内中有弯”是人们对非常有心机和城府的人的形容。上梭时用一细
竹棍穿过娄付,从楼附上扯出线头自
梭腔穿出,再将穿着娄付的细
竹棍放置在所腔内正好卡在
梭腔两端的
凹槽中。这样就完成了上梭。使用小梭
织造时作为
纬线的
棉纱没有浸水,因此称为“干线”。这种体型的
梭子“在鲁西南地区的
牡丹区、东明、鄄城、成武等地流行,而到了偏东北的郓城、梁山、嘉祥、巨野一带,就使用二十厘米的长溜子织‘水线’。”长溜子的结构和小梭类似,不过内部容积较大,可以直接将纺好的
线穗子浸湿后,装入其中
织造。干线
织造的鲁锦,手感柔软,适合做被里和
内衣;水线
织造的鲁锦挺括厚实,适合做
西装、
连衣裙、风衣等。织
白布和简单的条子布,格子布只需一把梭,而
织造复杂的图案时需要
纬线颜色变化时则需要多把
梭子。若
织造复杂图案的
花布则要将上好各种色线娄付的
梭子放在篮子里挂在
织机卷布轴两端的撬布尺上,以备随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