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源(1879—1968),字渊如,
绵竹著名的年画
画师。幼时家庭贫困,靠父亲贩卖羊肉为生。1896年(
光绪二十二年),
绵竹年画兴盛,18岁的张学源萌发了对年画的兴趣,身在肉摊,眼牵画市,摸索着画了几幅年画装点自家的门面,被人喻为“无师自通”。从此,张学源决心改行学年画,先师从年画
画师杨茂春学习人物工笔画,后又拜蔡茸泉学画
花卉。1899年(
光绪二十五年)满师,开始自己“扯摊子”搞年画作坊。从
光绪末到抗日战争前的30年,是他以年画成名及其作坊业务旺盛发展的阶段。张学源一开始就很注意收集历代流传下来的
字画、门神雕版,又用心揣摩,善取各家之长,因而
技艺日臻纯熟,特别是工笔画更有独到之处。他既擅长临摹,又有一般艺匠所不能的造型功夫,用笔如神,线条稳健流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
风格。他的主要作品有斗方、单条、横推、中堂、屏条、案子等,题材内容丰富多样,除花丼、
翎毛、
博古外,
人物画有“
渔樵耕读”、“
八仙过海”、“八爱”(太白爱酒、东坡爱砚、渊明爱菊等)以及三国故事列国人物。这些作品有继承
前代的雕版,也有他
创作后由本地著名雕师李汉青刻成
木版的。他所保存的部分
阴刻拓片版和阳刻
彩绘版流传至今,收藏在
绵竹年画博物馆。张学源多才多艺,他能起年
画稿,也画潮扇、
壁画,还能搞
雕塑。他经常被
绵竹、
德阳、安县、
什邡、广汉、
绵阳及
云南、
贵州的商号请去画年画、潮扇,为当地人家画喜屏,为
绵竹、新都等地的
寺院画
壁画、塑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