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湘西南部泸溪、古丈与吉首交界的“仡佬苗”聚集区,
土家织锦的“
姊妹花”苗锦芭排“牛肚被面”就因为没有榜样的传承人而渐消亡。客观地讲,苗锦芭排与
土家织锦同在
湘西这个地域环境中,而且地理“位置”要优于
土家织锦,处于
湘西州府吉首附近。就历史上传承的苗锦芭排“牛肚被面”而言,其艺术、技术等多方面都不在
土家织锦之下,
土家族的著名画家黄永玉大师曾称苗锦芭排牛肚被面“这是
湘西最
古朴最优秀的
织锦”。种种原因,牛肚被面在
解放后的50多年中几乎没有任何发展,一切仍保持在
民国时期的原始状态,而且,在民间的传承现已基本消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扶持,没树立起自己的“榜样”形象。芭排没有
带头人,老百姓看不到前景,没有方向,只能是自生自灭的结果。笔者曾因挖掘芭排而认识一位目前唯一仍在
织造芭排的老人张显兰,今年已84岁高龄。老人织的芭排真是不错,但就是没有出路,也卖不出去。由于看不到前景,连自己的几个女儿及儿媳妇都不愿跟她学习芭排
技艺,真正已到了走投无路,后继无人的地步,真令人心酸心痛。然而,更使人难堪的是,由于苗锦芭排鲜为人知,没有出路。一些
商贩从丹青河流域的民间
低价收购,然后冒充“
土家织锦”高价卖往酉水流域或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