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妇女们在绩麻、纺线、织布的基础上飞针走线、
挑花绣朵,从少年时代起就练出娴熟的
刺绣技艺。
刺绣时,不描样,不画线,胸有成竹,凭着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指,绣出多姿多彩的图案。这些图案并非凭空想出,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常见的
花鸟虫鱼、
飞禽走兽,经彝族妇女的模拟、
提炼、概括,精心构思,巧妙布局,成为变化多端、鲜艳夺目的图案。图案绣在姑娘们的
包头、衣服、
袖口上和中老年妇女的衣着、
围腰、
飘带、
鞋面上,命名为“繁花似锦”、“
吉祥如意”、“
五谷丰登”、“
日月交辉”、“鱼水和谐”等,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刺绣的
针法除了
挑花、
平绣、镶绣之外,还有纳花、链子扣等。彝族
刺绣的图案
色彩简繁不一,用色均能富而不乱,
主调鲜明,能
表现其庄重典雅、鲜艳
瑰丽的韵味。《南蛮
竹枝词》曾赞美文山县彝族普岔支系女子说:“
五色花衣委地垂,客来鼓角竞鸣吹;有年更喜农工毕,好向山溪唱竹枝。”并赞美元阳花濮拉支系女子,“少年风致别娇妖,一幅绣画月额包;肩背别裁
红绿布,怪渠喜色上眉梢。”此种穿戴,至今还很时新。现代彝绣精品,首推石屏、元谋两县妇女服饰,几乎全身都是
鲜花画贴,每逢
佳节,相互争妍斗艳,犹如服饰展览,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