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
土家织锦的上下档头附属部分是由4条纵向排列的
花卉图案及抽象
几何图案组成,每排图案呈
二方连续向左右展开,最边上的
花卉图案生动而
具象,与主体
图纹既有区别又有呼应的联系,与苗锦芭排的两档头的构造特点很接近。然而,
土家织锦中一般的两档头,
纹饰不仅
图纹简单,而且内容与主体图案基本上没有关联,只是一种单纯简洁的附属过渡,更没有多级连续的变化形式。主体
蝴蝶图案横向呈
水波状的排列,这也与传统的
土家织锦多为纵向的之字型排列的大框架结构相反,倒有点类似苗族传统中的
经典图纹“浪务”(苗语:
水波浪)。
土家织锦和苗锦芭排的历史都可以溯源于古代的僚(仡佬)人的
织造,“同根生”使两者产生共性是情理之中的事。笔者无意深究这幅
蝴蝶织锦到底是姓“土”还是姓“苗”,但是直观可见,它是武陵山区地域文化的产物,虽出自于
土家族,但也是土家和苗家文化相互渗透的必然,是地域文化的趋同结果。而这种同化的迹象在后来发展定型为斜纹彩色
织锦中的“苗花”
图纹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