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
土家族最具代表的文化事象之一——“
土家织锦”被国务院列入我国首批518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土家族织锦遗产正式成为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
土家族历史的见证和土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土家族织锦遗产蕴含着
土家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
土家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代表
土家族的民族符号。当下,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传媒大众化的背景下,乡村生活方式的转型、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年轻人思想观念的变革,促使
土家族织锦遗产这一物态化的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习俗文化土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消亡危机。我们不希望
祖先凝结在
土家族织锦中宝贵的文化信息与生存智慧,在没有被我们认清之前就消失殆尽,这种不愿看到的现实让我们深刻感觉到弱势文化的脆弱。传承人的断代、旅游市场的不景气,对
土家族织锦遗产的保护途径提出了新的思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部周
和平副部长的讲话为开展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21世纪,
土家族织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保存其原生态民族本性的同时也要观照时代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