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
美国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包含了“做的经验一观察的经验一抽象的经验”的过程。其中,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属于做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属于观察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属于抽象的经验。在传统
技艺的传承过程中,这三种经验的获取和总结是
交织在一起的。在
侗锦织造技艺传承的过程中,信息接受者通过自己亲自“做”来学习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通过“观察”传承者的操作来学习形象性的经验,最终通过“抽象”思维形成符号性的经验,这些符号性的抽象经验恰恰是
技艺传承的核心。在
侗锦织造的过程中,众多的
纹样构成样式都是以抽象的符号存在于织娘的脑海里,在每一针挑钩
纱线的同时,是一幅幅
侗锦图样的整体把控和全盘构思。有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在长期的
创作实践中,艺人们会将工艺
创作的经验进行总结,用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该民间艺术形式“独特艺诀谱式理论”,形象的概括出民间
技艺的
创作依据和操作的规范流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侗锦织造技艺的传承并没有用文字记录的文本样式的艺诀,多是以口头传播为主的形式规范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对织布
挑花场景的描述。“牵线上机绿接红,不要拿中间线接两边”说明了
侗锦纹样色彩表现上的习惯,多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搭配,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如:绿接红、蓝接黄,这样的
色彩组合是十分常见的。